泪崩!厦门,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大家好,我是小小酥


厦门

在不断的进步

高楼冒起,经济繁华

一个个的厦门人从小古厝迁到了大公寓

一个个的厦门人从脚踏车变成了小轿车

一个个的回忆却又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



时代在变迁,故事在推进

旧的去了,新的来了

过往的热闹喧哗、人声鼎沸

每一位热爱厦门的人都保留着深处的记忆



菜市场是每一个城市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它见证了繁华市井的脉脉温情

也见证了每一个长于此的人努力生活的痕迹

现如今,厦门八市

可谓算得上“网红菜市场”了

大家都知道这里的货品琳琅满目

有着老厦门最古早的味道

但前七个陆陆续续消失的菜市场你还记得吗?



第一市场


据记载第一市场是厦门建成时间最早的市场,全称叫厦门第一农贸副产品综合市场。



现在的中山路上已经没有第一市场的影子,而是变成了闽南特色食品街,但也人气寥寥。一些老厦门口中的老城市场、城边市场就是曾经的第一市场。


第二市场


第二菜市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它相对第一菜市场来说还是留有比较多的影子。如果你有坐公交车或BRT经过,可能会很常听到“二市站”,而曾经的第二菜市场就是在这里。



现在的旧址已经被一座美仁宫大厦取代,但在大厦的楼下也有一个3000平的美仁宫菜市场。算是二市的延续吧。


第三市场


第三市场命运多舛,1931年建成后有56间房,比第一市场规模还大,厦门沦陷后被废弃。



解放后慢慢恢复到1978年进入繁荣,但2007年原有位置盖成了“鹭江海景花园”,第三菜市场也移到对面的碧山路小横街里,改名碧山路菜市场。


第四市场


据历史资料记载,厦门沦陷后,第四菜市场成为日伪指定的“家畜市场”,规定凡在厦门市内销售的牛、猪、羊,都必须在这里统一交易。



,浮屿角一带又成为宰牛场,负责全市牛肉供应。如今,已经消失的第四菜市场只剩下沿街店面墙上还可见"第四市场"的路牌。


第五市场


“第五市场”地处厦门老市区闹市中心,位于“厦门人民剧场”背后。光华大药房这条巷子进去就是曾经的第五市场。



在1941年厦门沦陷期间出版的《新厦门指南》中,第五市场已经神秘消失不见,具体原因难以考证。


第六市场


第六市场在泰山路,中山路巴黎春天百货旁边靠轮渡方向的泰山路走到底,抬头就能看到《第六市场》的牌子还在屋顶墙上



好像是唯一保留解放前市场招牌的菜市场,虽然还在不过整栋楼也是变成住宅区,只剩零星商家和摊贩延续。


第九市场


关于九市的历史记载并不多,现在的第九市场已经变成了老虎城美食街,希望当你下次在这里品尝着来自世界的各种美食时可以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菜市场。



这些曾经热闹非凡的菜市场

都是老厦门最市井也是最真实的构成

不管现在是消失还是存在

它们都是历史里美好的一部分




‍天虹百货


2013年2月,天虹百货退出中山路名汇广场



巴黎春天


2013年10月,巴黎春天思明店结束经营



新华都


2013年年末,新华都南湖店、美仁宫店先后关门


网络配图


永辉超市



2015年4月,永辉超市西林店、岳阳店双双关门



中闽百汇


2015年7月,中闽百汇结束了它在中山路的征途,关闭门店,退出中山商圈



沃尔玛


沃尔玛海景店也于2017年6月28日停止营业,中山路商圈又一家商场黯然“谢幕”




浮屿


曾经坐落于浮屿三角地带的厦门市少儿图 书馆是儿童的天堂。小朋友不仅可以去那里淘书,楼下有许多玩具和文具店,还有小摊美食可以吃。厦门的第一间特香鸡与特香包也都开在浮屿。


厦门海堤



蒸汽火车穿越过厦门海堤进出厦门岛是印刻在厦门人心中的记忆。但在2010年,厦门铁路海堤就被停用了。现在进岛火车都改走杏林大桥铁路桥。


鼓浪屿钢琴学校


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鼓浪屿曾经有一座钢琴学校。随着老房子年久失修,加上医院搬迁,人口老化,学校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学生而搬迁,只留下一座沉寂的建筑。



如今的鼓浪屿,琴声越来越少,音乐也渐渐消失,鼓浪屿的韵味已不同于从前。


定安夜市


定安夜市是厦门最早的夜市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成为厦门最著名、规模最大、最热闹的露天夜市。



这里买东西非常方便且便宜。从傍晚到午夜,这里十分热闹呢!定安路夜市在2007年被关闭,大多数固定摊位搬迁至定安广场一楼商场,如今夜市仅是个名。


厦大一条街


厦大一条街始建于1986年,从南门出来左侧的马路一直延伸到现在厦大西村公交站附近。



在几十年前,这里是蒸腾着浓浓市井味儿的厦大学生街,店铺虽小,样样俱全,要什么有什么。2008年被拆迁现在早已被绿色植被和宽阔马路所代替。



近16年来,厦门有40多个地名隐退,面线巷、大人宫巷……这些消失的地名大多来自老城区,街巷中承载着多数人的回忆,你还记得吗?


新南轩



在思明南路与妙香路口处,有一家老字号新南轩酒楼,是当时有名的酒楼2000年初,随着旧城改造,新南轩所在的骑楼被拆除,酒家也随之而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绿岛



绿岛饭店位于中山路的十字路口,至80年代末,仍然是全厦门最高档最豪华的酒店。1974年,厦门绿岛饭店,西餐套餐:头道沙拉,奶油汤、面包黄油果酱,两道菜牛排、炸鱼,甜点(蛋糕)、冰激凌。总价人民币1.40元。可以想象吗?


面线巷



思明区中华街道的面线巷因早年多面线作坊得名,2006年它消失在地图上。


大人宫巷



2006年,厦港街道的大人宫巷因建成功大道也从地图上消失了,关于它只存在老厦门人的记忆里。


捏面人



小时候村里的庙会最热闹,最吸引小朋友的,莫过于捏面人了。用糯米粉、面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一双巧手一团面一会儿变出孙悟空,不一会儿又变出猪八戒,简直是厦门人童年里不可缺少的记忆。


绞脸



这个又叫做绞脸或开面,是种古老的美容术!一根麻线在脸来来回回的摩擦,据说这样就能把脸上的汗毛绞掉让皮肤看起来光嫩洁白。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都要绞面呢。现在也是越来越少见了。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破了就换新的,而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打棉胎



以前的棉被不是蚕丝被、羽绒被、丝绵被,而是实打实的6斤或者8斤重的棉被!厚重的棉被都是人工一手一手打出来的。打棉胎是个技术活,要经过称棉花、打棉花、弹棉花、套纱…好多好复杂的工序,才能压出一床好棉胎来。


剃头匠



走街过巷的剃头匠挑一副担子,有竹椅、理发刀具、镜子等,沿街喊:“剪——头——哟——”。不叨叨让你办卡,不诱惑你染烫拉,不自称老师,不问你在哪上班,一坐下一律给你推板寸,眼镜一脱,放心剪,都挑不出毛病来理完就舀来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这样也才几毛钱不到。



叫卖



在几十年前的厦门,小贩总是用乐器或者特别制作的响器发出声音来代替嘴巴的吆喝,比如小锣敲出“咚…咚.咚”就知道是卖麦芽膏的。如果到“kokkok kokkok ”煎匙在平底锅上发出的声音,那一定是卖海蛎煎的。


收破烂



收玻璃矸、旧纸皮的吆喝声一直到90年代还可以听到“酒矸通卖无啊……买玻璃矸啊……玻璃矸通卖无啊……歹铜旧锡报纸册纸歹鞋橡胶底通卖无啊“。现在这样的声音只留存在记忆里。


闽南语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怎么说闽南语了,他们说普通话



时间从未停下它无情的脚步

我们只是想把这些记忆留住

明天的一切定会超越现在的全部



已经失去的和正在消失的

我们都无力挽回

但是关于厦门的点点滴滴

都将成为厦门人心中最美的回忆

品味过往才能懂珍惜眼前的幸福

厦门人的那些记忆

还在你脑海里吗?


文章已跟小小酥的伙食挂勾,

动动你的手指帮忙点个赞呐!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