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就业】白长安散文:荞麦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荞 麦 地


寻找一条通往故乡的道路,通往老家山坡上的那一片粉嘟嘟的荞麦地。小时候,我听过祖母讲的故事,叫荞麦梗儿为什么是红的?经年经岁,犹记在心。

故事说:在地老天荒年间,神仙下凡,想试一试人间品行,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考察之类。初冬时节,有一天,神仙化身一瘦弱老头,至北洛河边要过河。谁人见他都不理,他很无奈。这时,有个叫荞麦的小伙过来,问明原情,二话没说,背起老头就渡河。河宽、水冰冷刺骨寒冷,中间水深,差不多淹到了脖子,可是荞麦没有退缩,咬着牙口硬是把老人背过河。到达彼岸后,老人一定要表示酬谢,可荞麦不等谢意表达便走了,因受冰水的冷浸,荞麦的身子被冻成血红色。还有一说是,人们原本种的植物都是浑身结穗,颗粒饱满,米面堆积如山,仙人到人间视察时,发现人们对粮食浪费糟蹋的十二分厉害,为叫人珍惜五谷,仙人便将各种植物捋得只剩头梢,当捋到荞麦时被荞麦棱割破了手,传说中的荞麦梗正是被神仙的血染红的。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天人合一的故事。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成年后多读了几本书,也参加过种荞麦收荞麦的劳动,年年上坡上荞麦花开季节,白粉相间的花儿直铺天际,让我愣神甚至有些惊悸,不由想起诗文中对荞麦形态、用途、夸赞的美妙,不胜感慨,例如,温庭钧《题卢处士山居》: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开篇: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等等。外国作家对荞麦也有许多描述,安徒生《荞麦》童话就很有意蕴,并模拟荞麦执拗的性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他们并非庄稼人,只说对了视觉上的一半,而荞麦本身是寒苦的,农民耕种它实属不易。黄土高坡上,一亩荞麦,顶多能打200斤左右粮食,解决不了温饱。但它的优点和缺陷一样突出,并且,优点还多方面。荞麦生长期短,只两个多月;耐寒、耐旱、耐瘠薄;好管理,不用锄草,施少量有机肥;也基本不受鸟兽侵害。


农谚云: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荞麦长得快。为何赶在“三伏”,农谚又云,秋后有一伏,这个“伏”当当地卡在八九月中间,是说荞麦在短时间内,就能长成大庄稼,一夜一个样,也是说荞麦像临危受命般斗士勇敢,较其它农作物不管不顾的赶场,茂腾腾地扬花结颗一洼。荞麦,只要撒下种子,黄土里埋几天,就出芽,再经几天,小腰板就挺起来了,往后,“突、突、突”地猛长,一直长到人的半腿高。长到这时,叶是圆的。花是白的,梗是绿的。挂粮食了,荞麦皮由青转为灰黑色,梗儿由绿变红,就到了深秋之际。荞麦花赏景,那时闲人的事。不过荞麦花,却是蜜蜂的最后一道蜜源,采过这场蜜,蜂儿就进入漫长的冬眠饲养期。

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乡俗不一般。荞麦面有许多吃法,荞面煎饼、荞面角角、荞面搅团、荞面窝窝、荞面圪饦羊腥汤、羊肉臊子剁荞面、鸡肉摊馍馍;还有红白喜事中,大块羊肉荞面饸饹,都令人眼馋嘴馋。荞麦全身都是宝,即便是荞麦皮儿,用它填枕头,枕着松软、舒适、吸汗、清热醒目,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荞麦,让人欣赏的应该是它的卓尔不群。那么多的五谷,长的、短的、扁的,都有圆的成份,而其中最数圆粒粮食多。独它个性突出,不随圆就方,永生保持棱角,以三棱形藐视三维的圆滑,翘立于种属之群。这都是气节使然。世间万物,荞麦能够保留个性,不尚苟活,所谓“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其里其表,皆显示高贵气节。当世人享福享多了,杂病丛生,在择食上却又百般亲近保健元素众多的荞麦,记吃不记打的品行,岂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行文此处,犹记得饥饿童年中的一幕:十月里刚打下新荞麦,又恰逢星期天,母亲手抱磨棍磨了几碗荞面,说给我们改善伙食做红萝卜馅儿荞面角角吃。开饭时,一锅荞面角角被一大家人刹时间抢吃一空,再看坐在灶火圪崂的母亲,只端着一碗小米稀饭,慢腾腾地举箸着援筷,似乎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看着大家的狼吐虎咽,她脸上总是有一丝愁苦和讪然,喃喃地说:“真想你们天天都有荞面角角吃,该有多好呀。”

童年烟景绕目,回望那一片早已不再的荞面地,有许多往事如过眼烟云,纵有万千感慨,只是我说不出来。


作者简介:白长安,男,陕西吴起人,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荣获2016年度《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家30强,部分文艺作品获省、市、县期刊征文奖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